拿到體檢報告時,很疑惑「為什麼血膽固醇一直降不下來嗎???」
以下先說明膽固醇是怎麼代謝的
膽固醇的來源:
- 內生性膽固醇 (身體自己調控合成的,占了2/3的膽固醇代謝)
由人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即使沒有吃任何含膽固醇的食物(像是任何可能產生乙醯~CoA的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均可經過體內吸收後,最後變成膽固醇的原料乙醯~CoA),身體也可利用體內已有的膽固醇原料,自行合成所謂的內生性膽固醇,每日產量約1000~2000克
PS. 正常人一天約產出2000mg膽固醇, 且約15%(300mg)排出體外, 故建議一天膽固醇攝取物超過400mg (即-補充排出的就好)
- 外生性膽固醇 (直接受到外來含可以合成膽固醇原料的飲食影響的,占1/3)
含膽固醇的產品,或任何可能產生乙醯~CoA的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均可經過體內吸收後,最後變成膽固醇的原料乙醯~CoA,都是外生性膽固醇的來源。
身體巧妙的調節這兩種來源,而使體內膽固醇維持一定的濃度。
(吃進來的多,身體自己合成的就少,自我調節的能力)
通常血膽固醇過高,醫生會建議注意飲食中攝取膽固醇、油脂,主要是因為想控制外生性膽固醇的來源,但其實是有限的(因為只占了1/3),只是避免雪上加霜而已。
也有許多因素,會讓這兩種來源失衡。例如年紀漸增,身體自我調節的機制就會慢慢退化,所以如果已經很努力的控制生活飲食了還是降不下來,就有可能是內生性膽固醇的問題了,
若想要降低內生性膽固醇的含量,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著手,像是補充菇類中含有的Mevastatin、Lovastatin,紅麴,維生素C…… 這些都是降低內生性膽固醇的好幫手
影響血清膽固醇脂飲食因子:
1. 飲食中的膽固醇:
正常情況下,飲食中的膽固醇對血清膽固醇影響不大,因為身體和成膽固醇的能力與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會成互補關係,因此在大量攝取膽固醇後,血膽固醇會上升,但上升的程度不超過15%
2.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VS多元不飽和脂肪酸(n3 、 n6)
飽和脂肪酸會提高血膽固醇濃度的15~25%(肝臟將之質代謝成膽固醇)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n3 、 n6)則會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
且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比值愈高,具有降低血膽固醇的能力愈大。
3.飲食中膳食纖維(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會與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減少膽固醇被吸收;同時膳食纖維會與膽汁中膽酸、膽鹽結合,減少膽固醇被再吸收,自然就可以降低體內膽固醇。
所以想要降低血膽固醇的聰明方法:
少吃膽固醇、飽和脂肪酸,
多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n3、n6)、水溶性膳食纖維 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