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都認為,肥胖是營養過剩積累而成的,只要少吃一些或多動一點就 可以了。但不少人的減肥實踐卻未證明此兩點。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日本 東京大學二位營養學教授公佈她們實驗的結果:許多人的肥胖,並非因為多 吃少動,在更大程度上,是日常飲食中經常缺乏某些營養素的緣故。
因為只 有當人體能量得到釋放時,脂肪才能消耗、減少。而脂肪轉化為熱能,必須 維生素B群的參與,否則,人體內脂肪就無法轉化為熱能得以消耗,從而積蓄在體內而形成肥胖。
許多以前減肥效果不 佳的胖子,據此在加強運動的同時,多吃富含這些維生素較多的麥片粥、糙 米飯、酵母、豆類、動物瘦肉和內臟、乳類、綠色蔬菜、花生、蛋類,很快就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兩種不同的肥胖及預防人的脂肪細胞在人的一生中有 3 個最明顯的增殖期:
1、胎兒的末期(妊娠後三個月);
2、嬰兒生後 頭一年內;
3、青春發育期。
在這 3 個時期裡,脂肪細胞很敏感,最容易引起 大量增殖(數量增加)。嬰兒期餵食過多和青春發育期營養過度,易引起脂肪細胞數量增加。自幼兒期或青春發育期就開始的肥胖稱之為體質性肥胖,主要由上述原因所致。體質性肥胖者同時有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和體積增大, 用飲食控制等減肥辦法不易奏效。即使減肥成功,隔一段時間後體重還會逐漸恢復到減肥前的水準。因為減肥措施只能使脂肪細胞體積縮小,不能減少脂肪細胞數量。所以,對於體質性肥胖,減肥措施是必要的,但關鍵在於預防。
還有一類肥胖稱之為成年起病型肥胖,體重增加多發生在 20~25 歲以後,比如重病後恢復期、孕期及產後恢復期和老年期,如果補養和休息過度, 極易發生肥胖。不過這類肥胖只是脂肪體積增大,脂肪細胞數量不增加,採用飲食控制和增加活動量等減肥措施效果好。
補充:
脂肪細胞小常識
每個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功能是將能量以脂肪細胞的形式儲存起來。每個脂肪細胞中,都含有三酸甘油脂,俗稱脂肪球。脂肪球量變大,脂肪細胞體積就擴增,造成肥胖;反之燃燒三酸甘油脂,細胞萎縮身材就瘦下來了。在正常情形下,脂肪細胞數目到了青春期後就不再增加。 肥胖是脂肪細胞數目過多或過大所致,故成年以前應盡量避免發胖,才能把脂肪細胞數目維持於最適當量;成年以後才發胖的人,一般只是脂肪細胞因儲藏多餘脂肪而變大所造成,故減肥並不難! 身體脂肪的分佈,取決於遺傳及荷爾蒙等因應的影嚮,例如女性的皮下脂肪多積聚於小腹,臀部及大腿,而男性則囤積於上腹及腰部。
脂肪細胞的變化
脂肪細胞數目過多(hyperplasia):脂肪細胞數目增加。好發於胎兒期、幼兒期(1-4歲)、青春前期(7-12歲)。
脂肪細胞體積增大(hypertropy):脂肪細胞體積變大。好發於成年期、懷孕期、老年期。
脂肪細胞數目過多
例子:兒童肥胖

脂肪細胞體積增大
例子:產後肥胖、成人肥胖、老年肥胖

*減重只是把脂肪細胞變小,不會把脂肪細胞變不見
內臟脂肪 體脂肪又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內臟脂肪是附著在腹部、胃腸周圍的腸系膜(為了固定腸子位置的薄膜)上的脂肪組織可以支撐、固定內臟。內臟脂肪的增加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很大的關係。
體脂肪率 體脂肪是由吃下去的油脂、碳水化合物囤積而形成。體脂肪率就是體內脂肪的比率。男性的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體脂肪率超過30%則稱為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