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起,手機的普及率便不斷攀升。現今全美手機的持有率已高達82%。科技的發達,使人們對電子通訊產品產生非常大的依賴性,但卻也同時衍生出許多的健康問題。
補述: 腦的sensitive遠高於我們的內臟,所以相較之下,可以將手機放口袋,接上耳機通話
如何減少電磁波的危害 美國《職業與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曾指出:長期且頻繁使用手機者,罹患神經瘤的機率較高。而《美國流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也發現,常使用手機的人得神經瘤的機率較不使用手機的人高出一倍。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實的證據可直接證實手機電磁波會致癌並引發其他問題,眾多實驗報告的結果也都是好壞參半,無法否定也無法肯定。但在以健康為重的前提下,仍應以謹慎的態度使用才是保護自己與他人的最好方式。
以下是專家所提供的五個方法,能減少手機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 一、 購買SAR值低的手機產品。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值代表身體所吸收到的電磁波輻射熱,單位為W/Kg(瓦/公斤)。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公佈的安全標準值為1.6,數值越大對人體影響越大。
二、電磁波的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建議使用手機交談時,試著盡可能讓手機遠離身體,也可選用免持聽筒或無線藍芽耳機,這小於一般的手機電磁波強度的百分之一。
三、撥號時手機的電磁波最強,等到手機有接通後再拿到耳朵旁會比較恰當,並經常換耳朵來聽手機以分散電磁波的量。在行進的車內或收訊不良的地方,手機會自動增加發射功率以增強信號,所以最好避免在這些情況下撥打手機。
四、儘量長話短說,在身體組織能承受電磁波的時間內講完,如果真的得長時間使用的話最好轉用有線電話。也可以儘量選擇以簡訊傳遞訊息。成長中的孩子身體都還在發育,很可能對電磁波會相當敏感,因此除非緊急情況,否則避免讓小孩使用手機。
五、避免一直把手機帶在身上,或於睡眠時放在枕頭下及床頭櫃。特別是有孕在身的人,可以將手機調成飛航模式,來暫時停止手機發射電磁波。手機帶在身上時,最好讓有按鍵的那面朝向身體,讓手機本身的厚度來稍微減小一點電磁波的量,或選購可吸收電磁波的手機配件。
「磁波」雖然看不見,但卻可以穿透牆壁,它的強弱是以「毫高斯」來計算。儀器測出的數值越大,表示「磁波」越強。「許多人喜歡用長手機帶吊著手機,垂掉的手機正好在胃部附近晃來晃去;男生為使用方便,將手機放在襯衫口袋中,長久下來,手機「磁波」就可能對心臟、腹腔器官,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為手機在接收訊號和發射訊號時,是利用高頻率的波來傳遞的,所以你可以把他想像成就是光,只是頻率不一樣而已。而人體由原子所構成,每個原子都有能階,如果剛好能接收這樣的入射波的話就會吸收能量,這和微波爐的原理是一樣的 ,所以還是得小心一點喔...
根據北海道工業大學木村主幸助教之實驗~ 將周波數 9450mHz, 輸出25mW/cm,分別以 5 分鐘、10 分鐘、15 分鐘、20 分鐘的四個階段照射在從人體的羊膜所取得的纖維芽細胞。照射後,以光學顯微鏡觀察其中的變化,發現照射 20 分鐘的細胞產生了驚人的變化。神經芽細胞的特徵是細細地伸長突起。肉眼看起來是呈菱形的,然而這個突起的部份卻幾乎消失,細胞像是丸子一樣地呈圓形變化。此外,細胞的面積膨脹為二倍。其中的細胞核膨脹 1.6 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所(FCC)表示:『以波源強度 0.6W的行動電話來說,使用時最好距離10公分,一天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10分鐘。』測試更顯示『要減低行動電話電磁波對人腦的影響,除了在使用時保持10公分以上的距離。想要完全隔絕電磁波,需要6公分以上厚度的鐵牆!!
被訪問者是一個研究員,他說他有一個朋友在大陸經商,用了五年的手機,最近竟然在耳朵到臉頰的部分出現了癌細胞,分佈的形狀就是一個手機的形狀,動手術還把肉「挖掉」,你還敢用?那位研究員還說,用一分鐘的手机,靠近耳朵的腦細胞溫度會上升1.5度,細胞雖然不會死,但是細胞中的基因卻會壞死。除了這些之外,手機用多還會有失憶、提早老年痴呆的症狀,所以,除非必要,還是少用手機,多用公用電話吧!!
各說各話:手機外接耳機 反增加腦部電波吸收? 一般人都認為用耳機接聽手機可以降低電波吸收,但報導指出,手機外接耳機反而增加腦部的電波吸收,吸收量是一般的三倍以上﹔它會像一座天線一樣,將電波傳導至耳朵。 路透社消息,根據英國的消費者雜誌Which報導,新的研究顯示用耳機反而增加電波吸收﹔該雜誌在4月份曾做過這項報導,但是英國政府在8月份表示報導內容有疑問,並派委員會加以調查,確認用耳機可降低電波的吸收。 不過,Which雜誌表示,英國政府在實驗中的測試方式有誤﹔經過雜誌的測試,使用耳機接聽手機時,手機天線的指向、手機與耳朵的距離等因素,都會影響電波吸收的多少,但政府必未以此法測試。雜誌的編輯Helen Parker表示,消費者不能完全依賴耳機來降低電波吸收量﹔耳機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電波量,完全要看消費者使用的方式,使用不正確時,反而使電波量增加1.5至3.5倍。不過她強調,這些電波量仍在英國、歐洲的規定範圍內。 英國政府對Which雜誌的報導仍表懷疑,另一方面,在歐洲與芬蘭的測試指出,一群實驗室老鼠經過電磁波暴露後,已經有癌症產生,其中有些老鼠失去方向感﹔Which雜誌說,無法推薦一個最安全的手機使用角度,不過,再使用耳機時加裝陶瓷質料的小環,可降低傳向耳朵的電波量。
|
公告版位
Live Spring 欣泉生活館
- Apr 25 Mon 2011 16:18
手機要用耳機,不用簡直是一種慢性的自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