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研究發現,黃昏日落之後與就寢之前曝露於人工光線,可能會因為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而降低睡眠品質,也可能造成其他負面的健康影響。
  
  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Joshua Gooley博士表示,褪黑激素是由腦中的松果腺在夜間時產生,調節睡眠-醒覺週期,它也可降低血壓與體溫。
  
  Gooley博士在新聞稿中表示,每天有數百萬人選擇在睡前和睡覺時開盞燈,我們的研究顯示,曝露於這種室內光線,會對褪黑激素有強烈的影響,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和身體調節體溫、血壓與血糖值的能力。
  
  Gooley博士等人在該研究中評估了年紀18-30歲的116名健康志願者,他們連續5天在睡前8小時曝露於室內光線或昏暗光線;透過志願者前臂上靜脈導管,每30到60分鐘蒐集其血漿,以便測量褪黑激素值。
  
  

 

【人工光線與健康】
  結果清楚顯示,相較於曝露在昏暗光線,就寢前曝露於室內光線者的褪黑激素週期縮短了約90分鐘。此外,研究人員表示,一般睡眠時間曝露於室內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值達50%以上。
  
  Gooley博士表示,有假設認為,長期輕度抑制褪黑激素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相關風險,褪黑激素受體基因被認為與第2型糖尿病有關,我們的研究結果對於常年在晚上曝露於室內光線的夜班工作者而言,有相當重要的健康意義。
  
  他指出,未來的研究應詳加確認長期在夜間曝露於電子式燈光,對於抑制褪黑激素的健康影響。
  
  同樣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Charles Czeisler博士出示了接受了一些藥廠財務支持的收據,且擁有睡眠相關裝置的專利。
  
  Steven W. Lockley博士接受了燈光工廠及其他與睡眠研究相關者的獎金或旅費,他也接受Oxford University Press預付版稅給他著作的一本有關睡眠的書籍。
  
  這項研究即將發表於3月的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泉生活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