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擷取.PNG 

酵素是什麼?

酵素又稱為酶,英文稱為Enzyme。酵素是生物體內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而酵素本身不會改變或破壞。

生物體(包括人、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體內幾乎所有化學反應都需要酵素來推動,例如人體要分解醣類,必需有口腔的唾液澱粉酶、小腸的胰澱粉酶、麥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才可以把多醣類逐漸分解為單醣類。

同樣的,腸胃消化道中也有很多酵素分解食物蛋白質、脂肪等。消化後的小分子營養素如胺基酸、單醣或脂酸才能被吸收利用。光是腸胃消化道的分解酵素就有幾十種,協助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學反應更需要上千種酵素參與。

 

 

 

酵素如何產生作用

酵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此種蛋白質的立體結構產生活性中心,如所示。受質(AB)以「鎖與鑰匙」的原理與酵素活性中心結合後,酵素對受質作用而產生生成物(A+B)。

若加熱溫度超過攝氏55度以上、或以鹼或酸等處理,會破壞酵素的立體結構(即活性中心),酵素即失去活性。人的體溫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而體液(胃液、膽汁除外)的酸鹼性是大致中性,所以可以維持酵素的活性。

在低溫,酵素活性會降低,但酵素並不破壞。所以若要短期保存酵素,可存放冰箱或冷凍。有少數酵素是耐熱的,例如某些細菌性澱粉酶,在攝氏70-80度左右,酵素活性比在30-40度時來得強。

 

 

人體內的酵素如何產生

人體攝取適當飲食,食物蛋白質消化成為胺基酸,吸收後進入血液,身體可以利用這些胺基酸合成身體所需的蛋白質,例如肌肉蛋白、血液蛋白等,當然包括種種酵素。所以體內的酵素是靠人體攝取均衡飲食後,由身體合成的。

 

 

 口服酵素可吸收且有效執行身體酵素的功能嗎?

口服酵素,不論食物酵素或酵素食品的成分也都是蛋白質。食物烹調加熱會破壞酵素蛋白質的立體結構,使它失去生理功能;即使不加熱,例如生吃食物或吞下酵素錠劑,酵素經過腸胃消化道,也會因為胃酸或胃蛋白酶作用破壞立體結構,接著受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裡的蛋白質分解酶(例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胜肽酵素等。在十二指腸裡,膽汁會分泌進來,pH值升為弱鹼性)作用,酵素會慢慢分解成胺基酸。

所以,不論生食或熟食,食物酵素經人體消化道的酵素作用,都會失去活性。也因此口服酵素其實沒辦法有效執行身體酵素的功能。即使還保存一點活性,也只有在食物剛被吃進,食糰中間未接觸胃酸或胃蛋白酶的部份,可能還保有一點食物酵素的作用,稍微將食物營養素分解,但程度有限

 

 

酵素食品

1)綜合酵素食品:所謂天然綜合酵素食品多半以蔬菜、水果、糙米等榖類、大豆或本草漢方為材料,植入菌種發酵而成。主要含有多種分解消化酵素,例如蛋白質分解酵素、脂肪分解酵素、澱粉分解酵素、纖維分解酵素等,被廠商宣稱為可以補充身體消化酵素,幫助消化,恢復腸胃功能、促進新陳代謝等。

 

(2)鳳梨酵素、木瓜酵素等:鳳梨酵素(bromelain)是從鳳梨萃取的一群蛋白質分解酶為主,另外含少量過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等混合物。鳳梨果桿(stem)的鳳梨酵素含量較高,果肉的含量較少。木瓜酵素(papain)則自綠色未成熟木瓜的乳汁分離。

鳳梨酵素和木瓜酵素一樣,常用做肉類柔嫩劑,為家庭烹調用品。它們被做成粉狀,混合在肉類醃漬包內,或直接和生肉混合(如木瓜切片和肉類混合)一段時間。這些酵素可以分解肉類的肌肉纖維,使肉類柔嫩好吃。假如混合時間過久,肉類變成太軟,則風味盡失。煮熟或罐裝鳳梨則沒有酵素效果,因為酵素遇熱(鳳梨酵素超過攝氏65度)則喪失活性。

不論綜合酵素食品或鳳梨酵素、木瓜酵素等均是蛋白質。如前所述,吃入人體的酵素蛋白質經過腸胃消化道時,經胃酸、蛋白酶作用會分解成胺基酸,即失去酵素活性。所以酵素食品在人體內可以幫助消化應該是值得懷疑的。

不過,有些中、老年病人胃液中胃酸濃度明顯降低,減弱胃蛋白酶的作用而呈現消化不良症狀,酵素食品則可能加強這些病人的消化功能。加上這些酵素食品含豐富膳食纖維,對病人的消化、排便等健康效益應該具有正面效果。

根據Wikipedia百科辭典的說法,有些自然療法醫師報告,鳳梨酵素對非細菌性的發炎具有治療效果。例如對運動傷害引起的關節、肌肉腫脹,中、老年人的骨關節炎等具有消腫、消炎作用。此方法在民俗療法上被採用,用量為鳳梨酵素粉末一次約2公克,一天服用2~3次。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認可此種健康食品的健康宣稱。

 

(3)納豆激酶(nattokinase)也是一種酵素。納豆激酶是從納豆萃取的酵素。納豆是煮熟的黃豆加入納豆桿菌( Bacillus natto菌)發酵製成的食品。只有納豆才可萃取納豆激酶。吸收的納豆激酶使腦微血管的血液凝塊溶解的說法,在日本僅做過1-2次動物實驗,未做人體實驗證實。納豆激酶並未被列入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國內衛生署)審查通過的特定保健食品。

 

 

結語

生物體內的酵素很重要。缺乏酵素,人體無法消化分解食物營養素,也無法進行新陳代謝,會造成生理功能的缺陷,甚至無法存活。採用生食或口服酵素,酵素經過腸胃消化道仍會被分解。

最好的補充身體酵素的方法:攝取均衡飲食,食物中蛋白質被分解成胺基酸以後,經過消化、吸收,才合成為身體蛋白質。身體的各種酵素也必須經過這樣途徑合成,而不是靠著吃酵素可以補充身體酵素。

某些中、老年病人胃酸濃度明顯降低時,口服酵素食品可能加強這些病人的消化功能。但是酵素食品價錢昂貴,而新鮮蔬菜、水果、全榖類、莢豆類同樣提供這些健康效益。到目前為止,口服酵素的健康效益尚未有完整的科學實證。

 嚴格而言,這類產品並不能稱之為酵素,應該稱為蔬果發酵液,這些發酵液在抗氧化力反面去確實不錯,但能稱為酵素的應該是消化酵素,如鳳梨酵素、木瓜酵素就對消化有幫助,當然,有些公司是添加人體本身擁有但可能不足的澱粉酵素、脂肪酵素、蛋白質酵素等。

 

 酵素的主要作用

美國學者亨伯特.聖提諾(Humbart Santillo)是自然療法博士,也是植物治療學博士,更是酵素權威專家。依據亨伯特‧聖提諾博士的研究,精純高級的酵素產品,可以提供人體強大的功能。

從遺傳醫學層面來說,構成遺傳體的DNA(去氧核糖核酸)亦可稱為生命的設計圖,而依其設計圖所製作的蛋白質就是酵素。我們的身體就是由DNA(去氧核糖核酸)所作成的酵素,發揮其功能而構成的,各種生命活動也必須依靠酵素的作用才可完成。

總括而言,酵素的基本效力是使細胞正常運作,酵素的糖質是屬於容易作用的葡萄糖、果糖等單糖體,進入人體後可以立即消化吸收,轉換成為各器官、血液、細胞之能源。人體若是像一部汽車,則我們從食物中所攝取的營養就像是能源,這些能源可以發動引擎,但若是沒有酵素的作用,人體僅是一部仍留在原地空轉的汽車而已。唯有酵素的參與才能產生「傳動」的作用,汽車才得以行駛、才得以前進。由此可知,酵素可以說是生命活力的原動力,凡是體內的一切機能,酵素都有責任維護其平衡順暢與有效運作。

 

 

食物與酵素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養命的根本,食物的選擇可決定一生的健康。然而,當人們在探討飲食生活與健康的關係時,常會將重心放在「醣類、蛋白質、脂肪」等三大營養素以及維生素、礦物質上。事實上,利用這些營養素來維持健康的,主要還是在於酵素。可是,人類愈進化,吃的東西愈講究,除了加熱烹煮之外,還要加上各種調味料,這些過程不但將食物中的有效成份破壞殆盡,連很重要的酵素也一起煮掉了。

大家都知道,煮過的種子不能發芽,這是因為種子裡面的酵素遭受破壞的緣故。唯有未經煮過的種子才能發芽。同樣的道理,所有未經烹煮的天然食物,不論肉類或蔬菜,都富含酵素,而經過加工、精製、罐裝、烘焙、燒烤、燉煮、油炸、高溫消毒或微波加熱的食物裡,酵素已被破壞殆盡。

 

 

 

蔬果酵素與水果醋之基本差異

 從學理角度而言,酵素與醋有本質上的極大不同。由於「酵素由蔬果產製」和「水果浸泡於醋裡」的兩種概念似乎容易混淆,而且同樣具有「酸酸的」口感,所以常令人產生一些似是而非的聯想!

基本上,「由蔬果萃取而出之酵素」以及「由微生物代謝而產製之酵素」,其酵素總合種類之多與數量之大,亦迥異於醋之「水果浸泡液」之原始面貌的!

酵素與醋,一種是「特殊機能性之活性蛋白質」,另一種是「醋酸與果汁之結合體」,這是無法等量齊觀的!

除了各廠牌酵素產品優劣有別之外,另一種常見的現象則是「鸞鳳與鴉雀」的混淆、「精鋼」與「鈍鐵」的不辨!目前市面上屢見「醋風」漸起,「醋意」甚濃,已有數家廠商販售水果醋或穀物醋,也有部份有機店代客釀造水果醋,凡此種種醋品,理應也不過是另一種保健產品才是,然而有些商家卻經常將「醋」與「酵素」相提並論,甚至將「醋」取代「酵素」,而以粗淺的見解注輸於顧客的腦海中,而未能掌握酵素之精髓,直令欲盼覓得較佳酵素產品的消費者,頗有被商家「魚目混珠」之慨!這些現象以中南部地區為甚,消費者不得不慎!

就應用科學的知識層面來說,醋是酒類的衍生物,以前人們也將醋稱之為「酸壞的酒」,其產品與酵素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就材料內容的成份條件來說,單一材料成份的醋類商品,當然無法媲美於酵素數十種材料的萃取菁華;就保健效能的實務層面來說,酵素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酵素是人體能量的泉源,酵素是人體生命的一部份,酵素的效能足令醋品瞠乎其後。於此,我們不可不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欣泉生活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